藥品與政策密切相關,尤其這兩年,藥品市場成了政策性畸形市場。政策頻頻,醫藥信息泛濫,所以平時要重點關注并進行梳理解讀。大道理很多人都知道,但要具體結合市場來看待問題,才具有實操性。
看上圖,簡單歸納的政策屬性,你是否覺得眼花繚亂。今天簡單談談政策的解讀觀點。
按照行政級別來看:政策有國家層面的政策,地方層面的政策,按照部門來看:藥監,物價、醫保、衛生部門、商務部(工商),等等。以下從政策屬性談談:
1:政策有公開的與不透明的。
很多信息是政府不透明不公開。因此獲取非常困難。那么我們要從明的當中讀取背后的東西。
2:誤導的與試點的政策信息。
有些誤導性信息可能會我們判斷失誤。有些政策一試點,說得好聽,百花奇放,說的難聽,一片混亂,各自為政。最怕最后一試還沒個結論。
3:執行不了或者根本難以執行下去的政策信息、以及只傳說不落地的政策。
13年招標的延遲就是因為國家層面很多政策不明朗,各省處于觀望狀態。比如基藥物價,基藥使用比例,基藥增補的指導文件等。
4:政策的沖突。
部門與部門之間的沖突(看部門的實權,衛計委在所有部門中屬于相對弱勢的部門,缺少資源調動能力,可能說了沒用,但是有些政策又是傲慢獨行)。國家與地方的沖突(政策需要地方去執行,因為地方利益等關系,會有反抗性)
5:省與省的政策會有互相呼應或聯動效仿。
因此操刀這個省不單要關注該省的政策思路也要看看其他省的一些政策,會給你啟發作用。
6:各種政策相互交叉與融合。
下面簡單舉例:
例子1:難以執行的文件政策:
要求12年7月1號執行的《藥品流通環節價格管理暫行辦法》,其中對流通環節的加價率進行控制,當時業界大部分解讀就是推行兩票制。當時我就判斷,這種計劃經濟的形式,必然執行不下去。不可能從國家層面來推行兩票制,既然是市場經濟就允許流通多環節存在,利潤的控制通過市場手段來解決。
福建是特例,違背市場規律。至于有些企業尤其獨家品種在全國執行兩票制,更多是從考慮市場的掌控方面考慮。
例子2:傳說的上下博弈,地方反抗的連鎖的反應政策:
基藥增補回頭看,要求地方嚴格增補基藥。一開始大家都以為信以為真。自基藥使用比例的傳說文件被透露出來后,必然會造成地方的反抗性現象出現,地方對于完成該比例的難度必然會增加較大范圍的品種為醫療機構減壓。比如廣東公布的時候要注意一個效仿的連鎖反應,廣東的公布給其他地方有個間接的減壓的作用,壯大其他地方的膽子。從廣東的公布透露三個方面的信息:增補數量多,獨家多,地方保護。
衛計委為什么不下文只口頭說要嚴控增補,兩會期間照樣說具體下文時間未定。其實是等各省大家補的差不多了,就該是衛計委下文增補指導意見與基藥使用比例的時間,這是留給地方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