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新版GSP的規定,到2015年底,凡是沒有安裝gsp管理軟件,未通過認證的藥店,均不能繼續營業。而當下時針已悄然指向12月,雖然沒有公開準確的數據,但部分區域的統計情況顯示,通過新版GSP認證的藥店僅占總門店數的60%左右,不少藥店都“卡”在了gsp管理軟件上。形勢極其嚴峻。有人猜測,醫藥行業將會出現藥店關張潮。
但是,未來究竟會如何發展?筆者且來揣測一下——
第一,假定全國進度相似的話,尚有20萬家藥店等待認證,按照每組三人、半天認證一家藥店來計算,要在三個月時間內完成全部檢查,需要全國同時派出約3400名認證檢查員不分晝夜、放棄全部休假且沒有差旅,方能完成;第二,據最新的數據,全國注冊執業藥師總數已經突破20萬人,即使全部放在藥店,也只有約20萬家藥店能滿足“法人代表或企業負責人必須為執業藥師”的要求。
大批藥店關門,似乎正在成為現實,但筆者并不這么認為。近年來不斷下調的經濟增長預期,從側面便可以說明我國經濟狀況正面臨嚴峻的局面。在此關頭,如出現藥店關張潮,將有數十萬乃至上百萬藥店人被迫丟棄飯碗。無論從人員就業還是社會穩定來說,這都值得相關決策人員考量。再回過頭來分析,醫藥零售市場開放經營的十余年時間里,雖然缺乏對零售藥店的執業藥師監管,但是并未出現大量性質惡劣的藥品質量事故。
在質量風險尚為“臆斷”,經濟和就業骨感的現實就在眼前的時候,變通或許是唯一的選擇。例如經濟發達的某南方省份,在這GSP雷厲風行的浪潮之巔,近期也不得不出臺“試點執業藥師多點執業”的新規,來面對執業藥師缺口巨大的問題。
除了執業藥師多點執業以外,連鎖總部建立集中審方室,應該是最為常見的變通措施。中部某省會城市藥監部門以執業藥師協會的名義,建立面對社會的處方審方室,在認證檢查中,凡與其簽訂服務協議的單體藥店或連鎖公司,相當于按規定配備了執業藥師。也有的地方藥監部門自建本土化“執業藥師”考試體系,凡是通過考試的,可發放“**藥師證”,在該行政區劃內,作用相當于“執業藥師證”。
GSP風云后的新業態
雖然,筆者認為,當2015年走向黃昏的時候,沒有執業藥師的藥店也未必就不能看到2016年的太陽,但是,這場以執業藥師為主要關注點的新版GSP認證“運動”,確將徹底改變藥店的生存或競爭業態,但是不容小覷的同樣還有gsp管理軟件,信息化時代的來臨,意味著醫藥企業除了要面臨原有的競爭外,2016年還將迎來信息化——gsp管理軟件之間的對比競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