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悉,今年,為進一步強化監管措施,強化對高風險品種、環節和企業的重點監管,并加強信用體系建設。藥品電子監管碼軟件的出現可謂是“枯木逢春”在解決國家政策的同時,還能幫助醫藥企業完成平時的進銷存業務工作。藥品電子監管碼軟件的實施一舉兩得,將有助于建成源頭可溯、全程可控、風險可防、責任可究、公眾可查的智慧監管體系。
當你在藥店買藥時,用手機掃一下藥品外包裝上的電子監管碼,就可以了解這盒藥從生產廠家到各個批發商,再到藥店一路走過的歷程,更重要的是你可以知道這盒是不是正規廠家生產的。這要得益于南湖區在全省率先試點推行的藥品“智慧監管”,把藥店和醫院的藥品全部納入了電子監管追溯系統,讓每一盒藥的來龍去脈一清二楚。
對消費者來說,這個系統更是用藥安全的一大保障。你只要在機或平板電上安裝了支付寶,通過“掃一掃”電子監管碼,就可以知道藥的生產廠家,出廠后經歷的每一個藥品批發公司、最終所在藥店或醫院以及藥品生產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查真假,查流向,這是藥品電子監管碼最重要的作用。”市場監管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這串20位數字的電子監管碼連接著一個先進的后臺系統,每一盒藥品從出廠時就賦予了唯一一個電子監管碼,然后在流通環節每一次入庫、出庫都要掃描監管碼。這些數據都是實時傳送的,監管人員在后臺可以詳細了解藥品的流向。
這名工作人員拿一盒心血康膠囊作示范,系統里可以查看該批次藥品的生產總量、銷往浙江省的數量、再到各個藥品批發企業進貨的數量,每家藥店、醫院有幾盒,甚至還可以實時知道哪一家藥店在何時賣出了幾盒。像那些需要用身份證購買的藥品,還可以了解購藥人的信息。如果藥品存在安全問題,要停止銷售,監控平臺鎖定后,零售終端就不能賣了。
各地區都應率先試點推行藥品電子監管追溯系統,在部分單體藥店和醫療機構試水藥品“智慧監管”。對藥店和醫療機構藥房工作人員進行了培訓。全區所有藥品零售企業和有關醫療機構已全部完成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入網登記,公眾的用藥安全更有保障了。
小編總結:國家藥監局自實施藥品電子監管碼政策以來,給很多勢力單薄的單體零售藥店帶來了很多重重危機,有實力的藥店選擇投入品牌連鎖的“懷抱”有的只能選擇關門停業,針對電子監管碼這一難題,有專業能力的軟件開發商與藥監局數據庫接口結合,融合在軟件當中,一邊操作業務的同時,就完成了繁瑣的上傳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