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調控一直是國內外乙肝治療的熱門話題。記者從31日在廣州召開的2007全國肝病學術會議第二次籌備會上獲悉,廣東省肝臟病學會免疫研究室主任、廣州醫學院吳邦富副教授關于乙肝發病機制的研究成果,可能為將來開發慢性乙肝治療藥物,尤其是開展乙肝免疫調控治療提供新方法。
一直以來,學術界認為慢性乙肝是由于患者不能產生一種特異性輔助性細胞和細胞反應,導致乙肝病毒不能被清除而形成長期感染,最終導致肝病慢性化。
這一研究成果不僅有助于闡明乙肝病毒的免疫致病機制,而且能夠指導臨床科學開展抗病毒藥物治療,同時對建立新型免疫調控治療方案也有直接幫助。
據吳邦富介紹,八十九例慢性乙肝患者在廣東銀行醫院肝病中心實施免疫調控為主的抗病毒治療半年后,六十一例乙肝病毒復制指標檢測不到。乙肝“大三陽”轉換為“小三陽”,轉換率六成八。而與此相對照,單用抗病毒藥物二年e抗原轉換率僅三成左右。
他表示,這種療法適合中國三千萬乙肝患者實施規范抗病毒治療策略,完全可以達到中國首部《慢性乙肝防治指南》所提出的持久抑制乙肝病毒復制的治療目的。
專家認為,目前世界公認的五種抗病毒藥物抑制乙肝病毒復制均有嚴格的適應癥,甚至導致病毒變異、耐藥等。
對于單一抗病毒療法的局限性,廣東省肝臟病學會會長李福山教授介紹,目前,核苷類抗病毒藥物是抑制乙肝病毒的首選藥物,但藥物是把雙刃劍,這類藥物使用后存在不同程度的毒副作用,其中口服賀普丁第三年發生病毒變異耐藥率高達百分之四十九,大多數患者停藥后出現反彈,少數病例甚至導致重癥肝炎。
而免疫調控治療可以使患者體內建立一支“防御衛隊”,像健康人一樣消滅乙肝病毒這一入侵之敵。免疫調控為主的抗病毒治療是今后征服乙肝的主要途徑。
(轉載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