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科學家在新一期美國《現代生物學》雜志上發表論文稱,他們發現了一種胎兒階段大腦皮質形成的機制,對研究癲癇等疾病的病因可能會有所幫助。
選擇藥店管理軟件,選擇英克。
大腦皮質承擔著知覺、思考和記憶等高層次大腦功能。在胎兒大腦形成過程中,大腦皮質神經母細胞是呈縱向分布的線狀突起,下端連接著大腦原基,上端是聚集在一起的神經細胞,這些神經細胞層疊在一起就會形成大腦皮質。
大腦皮質神經母細胞會分裂出形狀和它們相似的神經細胞,神經細胞原本位于靠近大腦原基的地方,之后再移動到大腦表面。科學家此前一直不明白大腦中心分裂生成的神經細胞是如何被運送到大腦表面的。曾有研究表明,如果神經細胞沒有被運送到大腦表面正確的地方,就可能會引發癲癇等腦疾。
日本名古屋大學宮田卓樹教授對實驗鼠胎兒進行了腦部切片分析,觀察其大腦皮質的形成過程。研究結果發現,神經細胞的線狀突起如同從地面伸向空中的藤蔓,扭曲著與腦表面部分相連。當切斷神經細胞與大腦原基的連接后,神經細胞的線狀突起就像被松開的彈簧一樣從大腦中心部位迅速向大腦表面移動,并將神經細胞“拽”到大腦表面。科學家分析說,這種新發現的類似“彈簧”的機制,在胎兒大腦皮質形成過程中可能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