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不會漲價的藥企不是好藥企。今年,藥監電子監管碼、審批制度改革,稅務系統升級、嚴查過票等都將推高企業成本,學不會漲價,不斷壓低價格,有醫藥人士表示,藥企不會漲價,只有等死和找死。
最近在對一些醫藥企業進行調研的基礎上,目前醫藥行業有一些認識的誤區,這將會對醫藥人的經營策略產生偏頗。下面是醫藥行業的幾大誤區:
一、成本優勢是未來競爭的關鍵之一
通過調查了很多藥企,發現一個問題,凡是在成本上想盡辦法降低的藥企整體的競爭能力都比較低,這是個很怪異的現象。
比如一般我們認為成本優勢在招標廣泛化的今天,肯定是競爭的利器,比如,生產一個產品,你的是1元,而我只需要0.8元,那么我的利潤無形中就高了0.2元,同時在招標的唯低價是取中就可以憑借更低的價格獲得標的。
又比如我的營銷成本低,那么就可以在核算上有更多的利潤出現。但卻發現凡是把精力都放到盡可能的放到砍成本的企業,基本上是多少年都還是中小企業或者是老牌的發展能力不足的企業。而那些更注重市場開發,更注重研發,更注重人才的藥企,雖然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沒有刻意砍成本的企業反而發展得很好。
雖然沒法用數據,只能說結果,但我們覺得,可能是合理的降低成本是可行的,但想盡辦法降低成本的行為可能給企業帶來諸多弊端,尤其是太過于砍成本的話,可能生產出很多不合格的藥品,可能讓高端人才進不來,可能研發能力上不去,結果就是競爭力弱化。
“所以,成本優勢未必真是競爭的關鍵優勢,但也應該建立在合理范圍上。
二、未來藥品的價格是持續走低的
隨著招標的唯低價是取,醫院用藥整體價格都在走低,但根據調查結果,現在消費者購買藥品的價格確實在上漲,尤其是藥店和門診的藥品價格,上漲很快。
這兩個市場是不受政策轄制的,藥店門診漲價消費者可能感受最深。所以,在關注了醫藥藥品上漲的因素,發現,醫院用藥價格上漲很多體現在藥品單位數量上。
比如原來招標品種一個包裝數量是50粒,價格100元,每一粒均價2元,后來價格降到了60元,而藥品一個包裝的數量變成了20粒,每一粒均價3元。可見,招標可能在很多藥品上并沒降價。
評或許有人說招標是有一定的規定的,但需要知道的是,招標結果和真正的藥品配送結果可能存在調整的可能。至于為什么調整和怎么調整,不得而知,但可見很多手段都能做到,我們只是看到了這個結果。
如果沒覺得你的企業的產品漲價,估計是沒有使用或者不會使用或沒關系使用諸多的方法來變相漲價。前段時間輝瑞等外資藥企在調整藥品價格,上漲幅度都比較大,反觀我們的招標,訴稱降低了藥價多少,或許存在諸多貓膩。
但無論怎樣,未來藥品漲價可能成為全球趨勢,這個趨勢,不是通過招標就能解決的。對藥企來說,總會有諸多的辦法實現漲價的目的。
三、藥品經營路子越來越窄
這估計是很多藥企的最深刻的感受。但經過調查后,發現企業很多藥企有著多種放大經營的方法。變通的方法非常多,產業鏈延伸就不說了,這類案例多,也不是我們調查的重點。
我們更關注藥企經營本身的諸多經營行為的創新:比如某藥企通過中藥組方把中草藥做的很大,比如某藥企通過打通醫藥和附近藥房來提升處方藥銷量,比如某藥企通過收購中醫門診來構建大健康體系而且獲得了非常好的業績等等。
這些創新是比較實用的,但正在做的企業并不多。
所以,我們可能受到了經驗的轄制,總覺得沒出路,其實應該多去思考,根據自身的優勢條件創造更多的經營創新。因為既然有很多企業做了,我們落后就被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