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患乙肝被妻子拋棄的陳先生懷著強烈的治療愿望,從二00一年開始采用拉米夫定治療,兩年半以后出現病毒變異;二00五年開始采用派羅欣長效干擾素方案治療,一年半后出現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使乙肝臨床治愈。目前他已再婚,成為中國內地一百零三位通過免疫重建,達到臨床治愈乙肝的典型病例之一。
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今天在此間召開的“二00七年三亞肝病論壇”上,為內地近二千萬乙肝患者提供的信息是:只要你的病情沒有發展到肝硬化,就可通過免疫重建,獲得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得到臨床治愈。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陳新月教授稱,這些臨床治愈的成功案例結束了乙肝甩不掉的歷史,患者一旦獲得臨床治愈,就意味著病毒載量非常低,不再具有傳染性,再也不需要和家人分餐。
陳教授采用免疫重建的派羅欣治療方案,臨床治愈的患者達二十三例。他認為“醫生不應將病毒DNA作為單一的評判標準,要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為其選擇科學方案,增加療程,幫助其實現擺脫乙肝的愿望。”
上海公共衛生中心巫善明教授采用相同的治療方案,對四十一例患者進行治療。其中二十六例取得抗原血清學轉換,其中八例實現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他認為“重建免疫是患者爭取表面抗原血清學轉換的關鍵,醫生和患者都應在治療過程中要把握合適時機,爭取實現臨床治愈的最佳狀態。”
中國工程院院士聞玉梅教授提出,“慢性乙型肝炎與機體免疫功能受損有重大關聯,重視治療中免疫控制這個根本問題,是幫助患者恢復健康的關鍵環節。百分之九十五的成人感染乙肝病毒會自愈,而百分之九十以上的兒童感染乙肝病毒后轉為慢性乙肝就是這個原因。”
她解釋說,抗原血清學轉換是患者取得長期獲益的標志,意味著疾病持續緩解。目前實現抗原血清學轉換有兩個方式,一是通過依賴每天服用核苷酸類似物維持療效,療程不固定,有可能出現病毒變異;另一種方式是采用免疫重建為基礎的干擾素治療方案,療程有限,停藥后幾乎不反彈,沒有耐藥現象。因此建議“臨床醫生和患者都應正確認識免疫價值。”
據知,目前以重建免疫為基礎的干擾素已全球批準上市,并被歐、美列為乙肝治療一線用藥,成為醫生對合適患者臨床治療的首選藥物;對處于免疫清除期,沒有進展到肝硬化的患者都有效;對攜帶病毒后初次發病的病人,治療效果更為明顯。
(轉載自“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