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國家十二五規劃的收官之年,這一年里,藥店行業風云變幻,呈現出諸多新特點,也是醫藥行業出現拐點、分水嶺的一年。
那么,2015年醫藥行業發展狀況如何呢?
3月27日,發布的行業發展狀況藍皮書,包括《2015中國醫藥電商發展藍皮書》、《2015中國單體藥店發展狀況藍皮書》、《2015中國省級藥店聯盟發展狀況藍皮書》、《2015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皮書》等。
醫藥電商潛力大加快跨界融合發展是關鍵
醫藥電商被認為是“互聯網+”時代極具潛力的新藍海。
數據顯示,中國整個藥品零售市場的規模超過1萬億元,其中處方藥的市場規模大概是8000億元。如果按照美國網上售藥占比30%計算,那么,中國醫藥電商的銷售規模將達3000億元。
據《2015中國醫藥電商發展藍皮書》,截至2015年12月31日,CFDA共發放526張《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資格證》,其中第二方批發交易類B2B證書(即B證)112家、第三方平臺交易資格的企業(即國A證)26家、網上零售類B2C證書(即C證)388家,占比分別為21.3%、4.9%和73.8%,C證所占比例最大。
截至目前,B2B是中國醫藥電商交易主體,且受國家調控影響巨大,但醫藥電商主力則多集中在B2C。2015年B2B占銷售額比重為90%(O2O模式不含其中),是整個醫藥電商中的銷售主體。
藍皮書顯示,隨著“互聯網+”政策的進一步明朗,我國未來醫藥電商的發展潛力巨大,將呈快速增長態勢,越來越多的企業難以抵擋對萬億級市場的誘惑。促進醫藥、醫療和處方信息與藥品零售企業的共享,推動醫藥電商加快跨界融合與發展,將是藥品零售行業未來服務模式轉型的關鍵。2015年12月7日全國首家真正意義上的互聯網醫院——烏鎮互聯網醫院誕生。
同年12月10日,號稱“全國首張電子處方”開出,它突破了網絡問診的限制,可以想象,未來隨著醫療體制的改革,醫院更多集中其醫療服務,而把藥品銷售的功能出讓給零售藥店或網上藥店。另外,有了處方的流轉零售藥店以及網上藥店將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單體藥店“勢單力薄”可升級社區健康服務中心
藥店分為連鎖藥店與單體藥店。單體藥店是指單個藥店,與連鎖藥店的區別就是門店數量的多與少,從證照上可以分辨出來。
據《2015中國單體藥店發展狀況藍皮書》,目前,全國有43萬多家藥店門店,其中單體藥店是一個非常龐大的群體,占據全國藥店總數的一半以上。2015年,對單體藥店來說,是較為殘酷的一年。
其中的新版GSP大限,導致部分單體藥店加速轉型:其中一部分加盟到當地的連鎖企業、還有一部分聯合注冊成為小型連鎖公司;有的至今還沒有通過新版GSP認證。
單體藥店分布全國各地,大部分所處城鎮鄉村或離城市較為偏僻的地段。
未來,單體藥店將向三個方向演變發展:一是特許加盟;二是藥店+中醫診所,在國內醫藥分開政策現出曙光之際,轉型醫療服務、提供初步的保健服務,提升專業能力或許是中國藥店發展的路徑之一;三是逐漸形成健康綜合體。打造養老、醫療、理財三位一體的高端養老健康綜合體是未來發展趨勢。健康醫療綜合體大部分項目以健康產業為主,包括保健、康復、養老、美容、生物醫藥研發制造、醫療器械制造、高端醫療特色專科,是基本醫療服務的拓展和延伸,大部分是營利性的。
對于單體藥店的發展趨勢,藍皮書建議,如果藥店能夠通過品類拓展、服務深化,以藥店為百姓體驗平臺,通過互聯網、名醫互動、藥事服務、健康服務、上門服務等將藥店轉型升級為社區健康服務中心.
成為老百姓身邊的健康服務機構,藥師成為老百姓的健康管理師,培育老百姓的健康需求,擴大健康產業的市場容量,一定可以爭取健康產業領域的市場份額。
省級藥店聯盟面臨轉型升級挑戰加強整合聚變
在新的政策與市場環境之下,2015年對藥品零售行業來說,連鎖藥店面臨著轉型升級的巨大挑戰。
據《2015中國省級藥店聯盟發展狀況藍皮書》,截至2015年底,20家省級藥店聯盟共覆蓋全國23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共有成員單位771家,占全國連鎖藥店總數4981家的15.48%,連鎖成員數比2014年度增長147家。
藥店聯盟的發展重點正在從快速增加聯盟數量,轉為加強聯盟內部合作為主旨的質量提升方面。
營收方面,2015年,20家聯盟年銷售總額均達到了10億元,其中,北京藥店聯盟由于會員數量和門店數的大幅度增加,在2015年銷售總額突破性達到213.26億元,排名第一,占20個省級聯盟銷售總額的26.2%。
緊隨其后山東、浙江、廣東三個省級藥店聯盟銷售額均超過50億元,分別為61.34億元、58億元和50億元。北京、山東、浙江、廣東,四個省級藥店聯盟銷售額占20個省級聯盟銷售總額的46.99%。
未來,也將繼續推動省級藥店聯盟的建設,完成全國總體布局,覆蓋全國各個省市區。2016年計劃成立貴州、福建、上海等地的省級藥店聯盟。
同時,對已發展成熟地區的省級藥店聯盟進行大區域整合,計劃成立大東北、大西北、大華北、大西南等大區域聯盟,搭建更大規模、更大活躍度的平臺,推動中國連鎖藥店的發展。
并且,積極探尋新的省級藥店聯盟發展方式,將從模式、渠道、資源、競爭、份額等多個方面進行發展方式的探索。
省級藥店聯盟與品牌制藥企業的合作,從長遠角度看要加強整合聚變,完善營銷中的產業價值鏈最大化。省級藥店聯盟與品牌制藥企業加強多方位多角度的合作,將在創新中不斷增進企業的市場競爭能力,獲得發展新機遇。
醫療器械步入黃金時代高精尖企業將成主導
近十年來,我國醫療器械產業取得長足進步,平均年復合增長率始終保持在20%以上,許多高端醫療器械如大型X光機、CT、磁共振裝置、彩色B超、血管支架、人工關節等都已經能夠研制和生產,而且出口到許多國家和地區。
據《2015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發展藍皮書》,我國醫療器械生產企業已達16000余家。
目前已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灣三個醫療器械產業集中區域。已經能夠生產47個類別、3500多個品種、12000余種規格的產品,基本能夠滿足疾病診治需求。 2015年上半年,中國醫療器械行業營收增速超過整個醫藥健康產業的平均值;2015年下半年,國際經濟復蘇,中國經濟更加面臨增長的有利因素,醫療健康產業的消費格局繼續朝著穩步上升的態勢發展。
但綜合來看,目前國內醫療器械行業依然呈現規模小、行業集中程度低的特征。就國內醫療器械企業本身來說,如何在原有基礎上努力完成技術突破,做實產品力,以產品撬動市場。
如何清晰的規劃企業發展戰略,并能快速結合資本市場做產業布局,產融互動,通過投資并購主動把握市場機會轉型成為平臺性企業,最終實現價值最大化,這是每一個醫療器械企業必須站在歷史浪尖深度思考的問題。
藍皮書顯示,中國醫療器械產業已步入黃金時代,醫療器械工業企業的發展目標將由過去的重數量、重產量逐步向重質量、重品牌方向轉變,未來商業市場的格局也將發生根本性的轉變。
我國在高性能醫療器械領域中,90%以上產品為國外品牌,健康需求迅速發展與國內醫療器械產業現狀極度不相適應。
2015年10月30日,國家工信部發布《<中國制造2025>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2015年版)》,明確了包括高性能醫療器械在內的十大領域及23個重點發展方向。
“十三五”規劃也已將高性能醫療器械確定為重點突破領域,積極扶持和發展國產醫療器械產業。科研能力強、品牌知名度大、影響力大的創新企業將成為行業主流,中國醫療器械將從低附加值的中低端產品市場向高附加值的高端產品市場轉變,擁有高精尖技術的高端產品的企業將逐步主導市場。國產企業在產品功能開發和售后服務兩個環節需做出更多的努力。
2016年,醫藥行業改革也將繼續發力,政策仍將密集出臺,市場改革的動能將繼續累積。不過,受制于體制的慣性和改革的復雜性,大規模的變革可能仍舊不會馬上來到。
但是,從各個細分市場可以慢慢看到未來的變革趨勢,無論是從需求端的引導還是從供給側的結構性改革,大變局的大幕已經拉開。如何去把握趨勢并及早調整戰略也就成為了醫藥行業人所需要關注的重點。
并且在春節過后,國務院首次常務會議就聚焦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問題,部署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可見此問題之重要。
醫藥行業“風景獨好”
在整個中國經濟整體下行壓力下,醫藥業的表現,可以說是一枝獨秀。“回顧中國醫藥發展的歷程,“值得自豪的是,中國的醫藥能夠自給。要知道,除了少數歐美發達國家,很少國家能做到這點。”
從去年的情況來看,我國醫藥進出口的基本面良好,進口市場好于出口市場,對外貿易與投資雙增長。醫療器械類產品出口結構進一步優化,中國現在已經成為全球中小型醫療設備最大的生產國,整個產業轉型升級在不斷加快,所以“風景這邊獨好”。
同時也有人提出,鼓勵創新的同時還要鼓勵仿制,“沒有仿制就沒有創新”。而且“仿制和創新看似是矛盾的,其實是相互促進的。”
期待頂層支持
“創新和走向國際化,是醫藥經濟領域的風向標。”
“致力于創新、走國際化道路的制藥企業,有時還不如在國內做更賺錢,短期來看國內市場容量巨大……但總得有這類敢出去競爭的企業,而現在政府談醫藥產業創新升級,就需要從他們的摸爬滾打中去吸取教訓,同時總結經驗,才能帶動產業和產品品質的升級。
政府很多新的監管措施、產品標準,其實與這些敢闖敢探索敢挑戰的企業密切相關。這些企業用實實在在的投入、“交學費”從國際市場上換回來的國際標準和先進技術,就是國內藥企規范發展的基礎。國家應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出發,制定將國產創新藥納入醫保的有效機制,及時將國產創新藥納入國家醫保報銷目錄。
應支持通過歐美認證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國產仿制藥在國內市場與過了專利保護期的原研藥公平競爭、公平競價、醫保等額支付;在醫保準入、支付比例、定價水平和藥品招標采購等方面明確對首仿藥品的支持政策和措施。
國產仿制藥的出現有利于打破壟斷和競爭不充足的局面,同時相比進口藥價格低廉,對中國的制藥企業和患者是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