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上,李克強總理又怒了。
一上來兩個議題都與醫藥相關:部署推動醫藥產業創新升級,確定進一步扶持中醫藥發展措施。
李克強總理在講話中,特意調換了常規排序,稱醫藥產業發展首先是“惠民生”,其次才是“穩增長”。
會議對醫藥領域審批改革也提出要求。簡政放權的根本目的是為了老百姓。總理強調,不允許在“審批”名目下搞那么多五花八門的所謂“新藥”:“還不是為了漲價?!”
總理的嚴斥有兩層含義,一是藥品審批項目太多,有違簡政放權大勢;二是,漲價以審批為名、審批幾乎成了漲價的代名詞的現象普遍,亟需遏制。
部分藥品價格上漲過高過快的問題,由來已久,總理的喊話,讓這一問題再次擺上桌面。
吃藥貴是看病貴的源頭之一,一些本該親民的藥品,經過種種程序,貼出了令人咋舌的高價標簽,甚至,一些藥品只是換個包裝就成了價格上漲數倍數十倍的“新藥”,群眾對此深惡痛絕。
“當前醫改最重要的是價格改革。價格問題盡管是沉疴舊疾,一下子處理很難,但必須堅決推進!”李克強總理的話說出了公眾的心聲。
藥品非正常漲價,有多種原因,比如藥企壟斷式漲價等,但毫無疑問,“審批式漲價”是最突出的問題之一。
醫藥市場受審批效率低下的困擾,并不是秘密。而這一現象的背后,隱藏著逐利的企圖。以“審批”的噱頭將利益訴求包裝起來,是一種合謀。
“藥廠稱醫保新藥漲價未獲利,利潤多用于打點”,幾年前也曾報道,從而揭開了藥品審批機制中的灰色地帶。“灰色利益”,甚至成為公開的秘密。
“假設,一種藥品在醫院售價115元,醫院的進價為100元。那么代理商名義上的進貨價是90元,實際上代理商從生產企業的進貨價可能僅為18元。也就說,這18元就是生產企業保本、盈利的底線,在18元-90元之間的72元,則被用于臨床費用、繳稅、配送費、醫藥代表提成、公關費等各項支出。
藥品漲價最終“養護”的是一整條利益鏈,群眾利益也就成了一塊“唐僧肉”。
通過所謂的審批,為非正常漲價“放行”,腦子里哪還有總理諄諄囑托的“惠民生”?
李克強總理在此次講話中,特意調換了常規排序,稱醫藥產業發展首先是“惠民生”,其次才是“穩增長”。實有深意。
李克強總理強調,醫藥產業發展首先是“民生需要”,同時也是“發展需要”。要把加快醫藥產業健康發展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結合起來,更好服務惠民生、穩增長
醫藥是老百姓的基本需求,屬于基本民生。產業發展當然可以帶動經濟增長,但它必須首先是為了滿足人民群眾的健康需求。 同時,它還事關整個社會的心理安定需求。總理的表述,不光是一個簡單的前后排列問題,而是最直接也最樸素地體現了施政的情感基礎和邏輯次序——所謂“行大道、民為本”。
不讓離譜的藥品價格坑害民眾,不讓“審批”所裹挾的部門利益助推漲價亂象,是對群眾利益的捍衛。
這既需要加快簡政放權的進度,從根子上解決過度審批問題,也需要對藥品審批進行制度性改革,令其高效、廉潔,消除利益尋租空間。
審批亂象不只出現在藥品審批領域。在一些領域,“審批腐敗”引人關注。規范權力運行,依靠制度約束審批行為,防范“審批腐敗”,是當務之急。
延伸閱讀:李克強總理之怒
總結李克強總理頻繁“發怒”的緣由和過程。不是一次“發怒”,而是多次“發怒”,批“攬權”、批“懶政”、批“走樣”、批“奢華”,一聲高過一聲,一聲重過一聲。
批“攬權”:“政府的手”為什么總是“閑不住”?
一個大學畢業生要辦書店,跑了30多趟才批下來。開業后各種檢查、收費、罰款接連不斷,沒錢就拿書,最多的一次拿走了140多本。為此李克強總理怒批,“政府的手”不要總是“閑不住”,什么都要摸一摸。
批“懶政”:尸位素餐也是腐敗。
李克強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要求各位官員:我們要認真自省,一年下來究竟辦了多少事,才不會愧對自己的俸祿,不會愧對人民的期望。
有些地方確實出現了“為官不為”的現象,“只要不出事,寧愿不做事”,甚至“不求過得硬,只求過得去”,這不就是尸位素餐嗎?這樣的庸政、懶政,同樣是腐敗。
批“走樣”:拍桌子怒斥暗箱操作。
有一個村干部,為了討好某位副部級官員,一直給他父親發放低保。為此李克強總理在一次會議上氣得拍桌子:“難道一個副部級干部,沒錢供養自己的老子?說白了這就是送人情嘛,這堅決不行!”
批“奢華”:公職人員要“派頭”有什么意思?
李克強總理說,現在某些官員,不僅追求大的辦公室,坐車也要大排量的。一個公職人員,要這個“派頭”有什么意思?”
有些地方,把一間大辦公室隔斷成幾小間,面積沒變,反倒還多花了裝修的錢。這不是形式主義嗎?對政府性樓堂館所這個屢治屢犯的“牛皮癬”,必須加大整治力度!
其實,關于藥品換“馬甲”成倍漲價,這已經是公開的秘密。
曾經就曝光了常用藥克拉霉素改變劑型,由普通膠囊改成軟膠囊,就搖身一變成為獨家品種、享受單獨定價后身價比普通膠囊高出22倍。
藥品換一個“馬甲”價格立刻高出22倍,利潤空間之大、好處之誘人,可想而知。
同時,也開了一個非常惡劣的先例,接下來,其他藥企發現換“馬甲”門檻低、利潤高,于是紛紛仿效,換“馬甲藥”就形成了行業潛規則,成為惡性循環。
結果,藥品成份沒變,藥性沒變,藥品名稱、包裝卻一直在變,藥品價格也成倍增長,看病怎能不貴?
事實上,對于“馬甲藥”,全國人大代表早有關注。2013年全國兩會期間,在重慶代表團分組審議會上,藥價問題引發部分人大代表熱議。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大學資源及環境科學學院副院長就認為,“有數據統計,美國一年只生產20多種新藥。”中國每年生產的新藥達上千種。
國人大代表、市檢察院檢察長認為,控制藥價要從源頭治理,并建議相關部門要嚴格新藥上市審批程序,避免藥品只是換了一身“馬甲”,價格卻猛漲的情況。
不對比不知道,一對比則嚇一跳。
因為每年我們的“新藥”品種之多竟然是美國的幾百倍,但并非我們的藥企創新力能強,而是換“馬甲”厲害。這暴露藥品審批之濫。
而且,更不可忽視的是,“馬甲藥”已經成為醫療行業的民生“毒瘤”,嚴重擾亂藥品行業及藥品價格市場,導致某些藥品價格虛高。
并成為便宜藥難買、看病貴難改、藥品降價死的重要推手,是一股歪風,必須狠剎,徹底扭轉審批“馬甲藥”的現象。
“馬甲藥”屬于“偽創新”,是典型的“創新忽悠”,且還能獲得高額利潤回報,嚴重破壞和污染“創新環境”,與時代要求格格不入。
因為投機取巧成本極低,而利潤畸高,大家紛紛仿效,誰還愿意花巨資研究真正的新藥品呢?誰還有熱情潛心研發新藥品呢?中國藥品又怎能在全球同行業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和品牌呢?
審批“馬甲藥”之所以能夠輕松過關,或許有制度之弊,但更要防止權力尋租和官商勾結。所以,盯緊藥品審批權,事關重大。
常言道,打蛇要打七寸。如今李克強總理打中了藥品價格虛高環節的七寸。
那么接下來,誰來接招整頓、管理和約束藥品審批權,從而有效盯緊藥品審批權,杜絕“馬甲藥”,遏制借換“馬甲”變相漲價的現象?公眾也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