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已至,對于互聯網創業者來說,今年的冬天格外冷。
2015年是O2O迸發的一年,各種“上門”的業務層出不窮,商品、餐飲、生活服務、還有藥品上門,每個領域都非常熱鬧,有的已經獲得資本市場的認可,有的還在持續關注中。
醫藥O2O領域,藥品上門業務有四個核心問題是開啟醫藥金礦的鑰匙,這四個問題很值得互聯網+醫藥的創業者思考。
問題一:應用場景是什么?
直白的說就是為什么要送藥上門。患者生病時由于工作學習或身體不便,不能及時得到醫藥服務,以至于服務遠滯后于需求,送藥上門服務改變了消費者傳統的購藥習慣,這與當年的淘寶購物的興起異曲同工。因為藥品需求是剛性硬需求,絕大部分需求是在消費者生病時才會發生的,所以醫藥O2O產品的應用場景很容易理解。
1.日常小病發生時,很多時候人們是不想出門去買藥的,或者說生病時他們更愿意躺著在床上休息,而不愿外出走動。
2.上班時生病很難受,但是多數白領人群都會選擇硬抗,他們不愿請假出去買藥而耽誤時間、耽誤工作,多喝些熱水就成了治病的萬應良藥。
3.有寶寶的家庭,當媽媽生病時,她們不是不想趕快治愈,而是必須要在家里照看寶寶,沒辦法外出買藥。
4.有時生病卻找不到藥店,或要走很遠才能有藥店,或者壞天氣讓人們打消了出門買藥的念頭。
5.一般家里都會有常備藥品,但當人們生病時,普通人沒有醫藥專業知識,無法判別自身的病癥和藥品使用的方法,有藥也不知道該如何對癥正確服用。
問題二:服務承接者是誰?
簡單來說就是誰來送藥上門。不管是移動醫療還是移動醫藥領域,核心人物無可厚非必須是擁有醫學知識的專業人士。在醫藥O2O行業,藥劑師就是這個關鍵角色,從藥品咨詢到送藥上門都應該是專業藥劑師來服務。
日常的輕度醫療有上百種細分疾病以及數千種藥品,每種藥品的對癥、禁忌、副作用、療效監控等特質,遠遠超出普通患者的知識范疇,在如此專業的領域,患者想要憑借生活常識來自診用藥,無疑存在著巨大的隱患。
有需求就有市場,藥劑師在此時就能發揮重要的價值。當日常疾病發生時,消費者與專業藥劑師溝通,描述自身病發癥狀,藥劑師就可以根據患者癥狀進行判別對癥,準確的向患者推薦治療藥品。
送藥階段,藥劑師同樣擔任著重要的任務——指導用藥。藥品使用并不是一成不變的,要根據患者具體癥狀酌情使用,什么時間,吃幾顆藥,注意哪些事項等等。面對面的指導有一個潛在的價值,那就是二次確診,藥劑師送藥上門與患者見面時,可以確認前期溝通的判定。藥品對癥是治愈疾病的第一步,雙重保障是健康服務的標準。
問題三:服務內容有哪些?
醫藥O2O應該是一套完整的服務閉環,只要涉及用戶健康都應該在產品服務項目中,主要包括用藥咨詢、藥品配送、用藥指導、藥效跟蹤等藥事到家服務。
在醫藥O2O領域里,多數市場上現有產品不能被資本認可的原因:
其一,在于專業藥劑師參與服務的內容只有前期的用藥咨詢階段;
其二,在于藥品配送上門服務由非專業的快遞人員完成;
其三,醫藥O2O服務沒有完整的服務鏈條,多數產品服務只到藥品配送便戛然而止。
問題四:盈利模式是什么?
目前國內手機應用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廣告模式、免費+增值服務收費模式、下載付費模式,其中,廣告以及免費+增值服務是最主要的兩大盈利模式。
醫藥O2O產品也翻不出這幾類盈利模式,每個產品都有各自的戰略規劃,如何盈利的問題還是需要創業者反復思考。
四個問題一針見血的扎中了互聯網醫藥的要害。能解決這四個問題的產品,才是真正有市場價值產品;另外,醫藥O2O相比其他領域,不適應“風口理論”,醫療領域市場規模大,涉及因素眾多,不是在短時間內可以由社會企業解決的,這個行業本身需要長期深耕、研究和依托傳統的創新,只有滿足用戶需求的商業模式才能立足市場,獲得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