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8日發布的《2014中國醫藥物資協會發展狀況藍皮書》顯示,全國單體藥店占藥店總數從2012年的65.38%,下降到2014年的40%,預計2015年將減為35%左右,4年間將縮減30%。根據藍皮書統計,單體藥店數量近年來呈急速減少趨勢。從2012年最高的65.38%到2013年的63.4%,2014年為40%,2015年預計只占35%左右。2014年單體藥店數量也從2013年的27萬多家降到了19萬多家,2015年預計還將縮減到15萬家左右。
所謂單體藥店,是指單個獨立經營管理的藥店門店,或者由多個藥店門店組成的、但沒有獲得連鎖經營資質的藥店。截至目前,單體藥店大多分布在城鎮及社區,按城市、城鎮、農村分布占比約為3:5:2;但也有極少數的單體藥店分布在一、二級城市,規模很大,年銷售規模超過1億元。
單體藥店的數量急劇下降,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之一是單體藥店競爭力很弱,加之遇上新版GSP的認證,導致不少單體藥店選擇了加盟連鎖或注銷。新版藥店GSP認證(藥品經營管理規范)到2015年年底要全面執行,其對信息化管理、冷鏈管理等方面要求的提高將增加行業整體的資金投入,而大部分單體藥店由于自身基礎薄弱、資金實力不足,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
執業藥師短缺,人員成本增加將使得單體藥店發展進一步承壓。新規要求,藥品零售企業法定代表人或者負責人應當具備執業藥師資格,企業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配備執業藥師,負責處方審核,指導合理用藥。也就是說,新規范將執業藥師制度作為硬性要求,今后無執業藥師的將禁開藥店。而據不完全統計,目前我國有20多萬人參加了執業藥師證書考試,但是注冊的執業藥師約8萬人,與實際需求相差甚遠,執業藥師多店掛名的現象非常嚴重。屆時,僅執業藥師駐店這一關,很多零售藥店就過不了。
此外,網上藥店的快速發展也給單體藥店帶來挑戰,雖然其整體規模不大,但主銷的是傳統藥店的高毛利品種。事實上,單體藥店對此頗有微詞,認為現有政策下,實體藥店必須通過嚴苛的新版GSP認證要求,而網售處方藥一旦解禁,寬松的網上藥店要求對實體藥店很不公平。
對單體藥店而言,雪上加霜的是很多地方規定醫保藥店禁賣食品日用品。受到租金等成本的上漲,以及醫院報銷比例提高等因素的影響,藥店本來就生存困難,如果再禁售非藥,會讓店銷售額平均整體下滑20%。我曾走訪過一些藥店,很多藥店工作人員訴苦:一旦禁止賣非藥產品,藥店的生意肯定會越來越差。在他們看來,網上藥店的沖擊,已經讓實體藥店有點招架不住,現如今實體藥店多元化經營又受阻,實體藥店的日子很難過。
面對重重困境,單體藥店一直以來謀求多元化轉型。盡管大健康概念推行多年,但由于進店人群結構無法改變,使得包括藥妝在內的多元化產品始終無法得到消費者的廣泛認可。同時,藥店經營多年來采取的“輕后臺、重門店”的管理模式,使得許多中小型藥店后臺管理能力較弱,本應作為銷售主力的門店店長無法從管理的泥潭中抽身,嚴重地影響門店的銷售能力。
在此背景下,單體藥店亟需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徹底改變目前經營模式,打造以服務為核心的藥店,實現轉型升級。未來,單體藥店一方面要加強自身轉型升級,通過加入協會組織,整合更多健康資源,另一方面,也要運用互聯網工具,實現藥店體驗、網絡溝通、營銷和服務相結合。而不轉型只有等死,因為我國藥店數量過多已是不爭事實,勢必將要淘汰很大一部分。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平均每3600多人擁有1家藥店,發達國家平均每6000人才擁有一家藥店,而發達國家人均藥店消費又遠遠高于我國。